以身示范,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王兴利同志事迹材料
一.关爱学生,以德育人
师德之魂是师爱,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一个标志,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来影响教育学生。
二.为人师表,做好榜样
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光辉的职业,肩负着对学生思想、人格、生活、学习等的教育工作,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学校领导是学校师生的标杆,身教胜于言传,所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成为师生的楷模。
三.勤奋工作,甘于奉献
在工作中,他关爱师生,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乐于奉献,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所分管的校外教育和教师培训工作多次获省表彰。
四.当好第一书记,努力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2016年被县组织部选派到涧池乡董家沟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他与董家沟村广大干部群众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的要求,迅速拉开了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精准扶贫工作和村级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勤于学习,深入调研。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农村工作,坚持做到“三勤”:勤于学习,增进沟通;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土地确权、低保评审、扶贫户评审及精准扶贫基础档案工作中去。通过一年多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他与涧池乡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三年内“硬化一条路、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三个一”目标,让董家沟村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调整结构,培育产业。“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董家沟在家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借助深圳与郧西县贫困户劳力对口帮扶的契机,组织富裕劳动力23人到深圳就业,挣钱脱贫致富。另一个方面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发展畜牧业。该村山场面积大,适合发展养殖业。缺钱是贫困户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帮助群众通过小额贷款获得资金发展山羊、黄牛、鸡鸭,据统计截止今年6月发展山羊182只,6户养牛30头(其中母牛25头),1户养鹅数量达2500只。其次利用我校技术优势帮助群众学技术,到村开展山野菜加工现场培训,将大量土特产初加工后,送到“益群山野菜加工厂”,使不值钱的山野菜变钱,成为群众增收的新渠道。第三、成立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茶叶和农村生态旅游业。在多方协调下,今年成立了郧西县汉江孤山果茶专业合作社,引进本地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村创业,500万元投资兴建集农业生产与生态光与一体的果茶基地2000亩,目前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届时能带动董家沟村120户、479户农民就业增收,还能带动56户、219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3、与群众拉近距离,培育感情。他对第一书记的理解就是要真正入乡住村,沉得下、住得下、蹲得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融入这一方百姓,才能树威信,赢得民心。他每月16天以上都在村上。经常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努力办实事;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半年来他做到了对群众反映的难题能够解决的总是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不符合政策不能解决的,他总是耐心做好疏导工作,逐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